用什麼app工具
現在因為網路實在太方便,我開始遠離紙本(雖然有些經典只有紙本...那也沒辦法 XD),用手機與電腦來完成大部份的閱讀。多數的時候,手機比電腦又來得更方便,只是手機的強光很傷眼睛,這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想到什麼解決辦法(聳肩)。
除了用網路找資料以外,我也常用app來協助我的閱讀,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常用的,身邊很多朋友推薦的app,有些之前已經跟大家分享過了:
- Evernote:我一般用Evernote做筆記,在網路上見到什麼好東西也用Evernote截屏下來,可以分類存下來,也可以用重點字搜尋,或是做不同的資料夾與標籤。因為是以用戶id來連結上傳到雲端,即使是免費的版本也可以將手機與電腦的資料sync,不會漏掉任何資料。一個月用戶可以上傳60mb,對我來說挺夠用的。
- Pocket:很好用的app,可以存下網路上的各種文章,有空時再來閱讀
- iBook:可以在itune上買各種電子書來閱讀,不過我更常使用ibook的方式是把網上的好文/資料以pdf的方式存下來,有空再來閱讀。ibook目前來說我比較不喜歡的一點是不能把書分類(或是可以但我不知道),而且不能任意改書名標題,書太多的時候找書比較麻煩。
- GoodReader:跟iBook類似的使用方式,但可以在上面做筆記。不過因為習慣的原因,目前為止我還是用ibook比較多. 話說要看網路上的書籍推薦評論的話,可以看Good Reads,是一個可以閱讀用戶推薦書籍的網站。
- 知乎:這之前提到過很多次,不多介紹了。
- 簡書:同上。
- 微信公眾號:再同上。
(說明一下,以上三個app雖然有很多資訊,多半還是以非專業的分享為主,我會用app裡的推薦來做參考,但不會當成一個權威性的說法閱讀喔~)
- podcast:一般來說即使是知識性的podcast也多是科普類為主,不能得到什麼深度知識,但入門性的東西很多,比較常聽的有像是freakonomics,planet money等等,改天可以來寫一集聽podcast練英文的文章。
- 得到:邏輯思維創辦的付費app,“好好學習,天天想上”是他們的口號,上面有幾個我覺得不錯的專欄,也是以科普文為主。得到上我最推薦的,是羅胖的邏輯思維。雖然邏輯思維是個每個禮拜更新免費的節目,但在這裡只要用一塊錢人民幣,就可以任意聽羅胖過去四年所有的節目,不用浪費找節目的時間,實在太划算!這個節目包含許多不同的話題,像上個禮拜在講蔣介石的我就覺得很有意思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歷史上的名人(是不是偉人在此不討論)。我個人閱讀習慣上比較不喜歡訂專欄,因為專欄這種定期更新的東西知識吸收上比較零散一些,而我偏好一次系統性的閱讀。但我還是有訂李笑來的專欄(199人民幣一年)。這個專欄說實話比較是訂心安的,因為我滿贊同李笑來的許多看法,怕不訂會錯過什麼好東西(笑)。其實得到上的專欄許多都挺有水準的,而且每個專欄作家切入的點不大一樣,可以挑自己喜歡的來訂閱。我的建議是看看sample,選個自己最喜歡的,不然訂太多其實也看不完,反而浪費:)
- audiobook:不想花眼力的時候,聽書也不錯。
如何閱讀
一般來說我讀書是這樣:有劇情的文(小說)和非讀不可的經典(不管是虛構或非虛構的)都會隻字不差的閱讀。但是如果是知識性的東西,除非是真的很專業字字珠璣的文,不然我只會做主題式閱讀。我在工作上常常會遇到第三方寄來的文件,不管是季度更新,財報,還是一些業界背景知識,文字加上圖,常常是幾十頁上百頁起跳,每個字都讀(特別是這種有些枯燥無聊的東西,我英文也沒有中文讀得快XD)讀完不是昏睡就是瘋掉了(特別是還有其他正事要做!)。這種只要擷取資料的東西,我只會做主題式的閱讀,把重要的數字資料讀到讀通就好了,其他制式的文字,能跳過就跳過。
通常在一篇文章裡,最重要的話都是在標題(這不是廢話嗎?XD)第一段(introduction)和最後一段(conclusion),中間的東西只要按第一段裡強調的部份來做重點閱讀。另外,有bold, highlight, bullet point, underline和number的通常是比較重要的部份。
最後想跟大家說一下,雖然得到知識很重要,但是讀書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,不要給自己太多學習的壓力,把閱讀變得不愉快,反而本末倒置了~:)
先寫到這裡,想到什麼再來補充,大家有問題的話也歡迎提問,我盡量回答~
上篇文在這裡:
image credit
上篇文在這裡:
如何閱讀:我在閱讀上的心得 (一)
其他推薦的學習資源:
我要自學網
Coursea
MIT的免費開放式網路課程
台大開放式的網路課程(NTU OpenCourseWare)
可汗學院
image credit
0 comments :
張貼留言